★国家“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中心 ★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康复训练基地 ★日照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单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康复训练 > 孤独症康复

自闭症患儿的社交缺陷

时间:2014-12-30 20:36:58

n 为什么自闭症患者在经验分享互动中都有共同的缺陷?

n 产生这种缺陷的关键元素是什么?

n 是他们的大脑出了问题吗?

1.原因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闭症的神经缺陷的 根源绝对不只一个,所以我们常常听到:“没有两个自闭症患者是绝对相像的。”彼特・哈布森认为,这些不同的病原都迅速且默默地汇聚于社交发展的某个阶段,这个阶段就像个十字路口,自闭症患者到这里,学会工具性的互动,却错过了继续学习经验分享的路标。究竟在这个十字路口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丧失了经验分享能力,却还能保有工具性互动的能力?哈布森提出一个假设:自闭症孩子与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社交意识,关键在于他们的资讯处理能力,也就是“情感谐调机制”。情感谐调机制需要孩子观察自己与互动搭档的情绪反应,判断两人互动的程度适当与否,这个机制是调控自己与他人互动的一把量尺。尽管一般孩子能看来毫不费力地执行情感谐调机制,哈布森指出,其实情感谐调机制是高度复杂的资讯处理过程,需要结合大脑的不同区块共同运作。要成功执行这个运作机制,需要迅速的注意力转移、细心的观察,以及敏锐的情绪状态评估;此外,还需有个人空间的认知,以及对其他因素的内在反应。在任何时刻,只要其中一项无法运作,整个情感谐调机制的运作就会瓦解。    但是,为什么情感谐调机制的运作一旦瓦解,就会使孩子丧失经验分享互动的能力,却还保有工具性互动的能力呢?我们可以在前述的“系统理论”中找到答案。若我们将哈布森的结论与系统理论合并起来看,那么,自闭症患者的缺陷问题便有了较合理的解释。由于自闭症患者的神经缺陷,他们无法在动态系统内运作。患者的脑部线路缺陷,使其无法学会参照他人的情绪、行为与认知,来调控自己与他人互动的方式。一旦发展不出情感谐调机制,经验分享的能力也就永远无法发展出来。最后,正常的动态系统对自闭症患者来说,不是获得兴奋喜悦的泉源,而是令他们不知所措的陌生环境。由于自闭症患者理解社交情境的能力受限,即使是能力最好的患者,他们的社交发展也不得不局限于非常少的几个范围:⑴孩子为了与他人在社交情境里互动,而累积固定的“步骤”,以获取他想要的结果、物品、参与和讯息;⑵他发展出避免负面结果的方法,能适当融入社交情境;⑶他找出能在社交互动中注意他的群众,自己决定在何时与何人从事工具性的互动才是正确的。大兴区精神病医院孤独症康复中心张月恒

 

正常儿童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社交科学原理对照
 
正常儿童
 一般儿童的专长是探索社交系统的各种元素,并以各种好玩而有意义的方式,不断地把它们分离或结合在一起,即以持续不断的新奇变化为背景,去找到其中的连结关系,尽管这样的连结可能很短暂。对他们而言,动态系统中的经验分享互动是最有趣、也最具挑战的现象。每次的互动若都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认知、感受与思考方式,他的社交科学原理就成功了。
 
高功能自闭症(或亚斯伯格症)病童
 高功能自闭症病童的专长是尝试研究社交关系,纯粹的噪音会不断侵袭他的脑部,使他感到不知所措,因而他们会排除与逃避各种有关新奇、变化的元素,以避免混乱;他的专注焦点放在环境中不会产生变化的面向,保持不变的元素,使他感受到重要性与连结关系的美好经验。他执着在他的社交系统中,寻求稳定的模式与不变的感情关系,以及使他可以预测到的其他一再重复的连续动作。他专注在一种使他可以存活的互动模式,他唯一能享受社交互动的方法就是,找出能预测以及(或)调控社交互动的方法。只要每次他参与的社交互动,是他能够先预测好的,他的社交科学原理就成功了。
 

(摘自史提芬・葛斯汀著,何修瑜、欧阳佩婷译《解开人际关系之谜》)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Powered by 日照启德培智学校   © 2004-2019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咨询电话:13455002228,0633 - 686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