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中心 ★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康复训练基地 ★日照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单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康复训练 > 孤独症康复

高频音乐治疗孤独症的依据

时间:2008-05-15 08:45:45

1.孤独症儿童的音乐反应能力
从发展心理的角度看,正常的儿童除有“语言敏感期”外,还存在“音乐敏感期”(即12岁以下),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国外专家的科研报告显示:处于音乐敏感期的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95%以上)都有良好的音乐反应能力,少数的孤独症儿童还会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感知和记忆才能,但是这不一定表示他们比其他儿童更有音乐天才,只是说明音乐更能帮助他们摆脱自我封闭。
2.音乐的心理效应
    音乐能超越语言直达情感世界。音乐可以开启孤独症儿童封闭的内心使其情感能与外界交流,而语言障碍、情感障碍正是孤独症儿童的问题所在。
    音乐可以刺激多重感官。音乐与人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平衡感等多重感官同步,因此,音乐治疗师参与下的音乐行为可以产生有效的刺激作用。通过这些刺激可以改善儿童的智力、记忆力、注意力,并能加强儿童的整体协调能力以及驾驭空间的能力。
    有目的的音乐活动能增强儿童的自信。音乐治疗与音乐教育不同,它并不停留在对一般音乐能力的培养,而是运用音乐增强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音乐能发展社会交往能力。音乐很适于集体合作,当儿童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演唱或演奏时,人际交往能力就开始产生了。
    音乐治疗运用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音乐及音响的激发力可以直达潜意识,可以引起孤独症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应。
    在安全的、无威胁的音乐环境下,可以消退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防御机制。合适的乐器可以成为与音乐治疗师建立关系的中介,在乐器上的情绪宣泄可以使患儿的心理防卫崩塌。
    对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更重视心理、情绪的调适,而不以做行为训练为主。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Powered by 日照启德培智学校   © 2004-2019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咨询电话:13455002228,0633 - 686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