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的实施方法
时间:2008-05-15 08:50:24
对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是:先使孤独症患儿与音乐(包括乐器)建立关系,再与音乐治疗师建立关系,从而使其走出其封闭的内心世界。 世界各国的音乐治疗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接受法、主动法和即兴法,这些方法技术在对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中都有成功的应用。
1.接受法
接受法又称聆听法,在国外又叫做“接受式音乐治疗(Recep-tive Music Therapy)”,即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接受法常用“歌曲讨论”、“音乐想象”、“音乐冥想”等方法和技术,但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不能采用这些常规的方法和技术。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注意力,所以使用接受法首先要用音响刺激低水平的听觉体验。对聆听音乐音响可以有“听到”和“倾听”两种反应,它是两个听觉程序,与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相对应。音乐治疗师选择的音乐或音响刺激首先要能在孤独症患儿下意识水平上起作用。在实际的治疗案例中,有的孤独症儿童是对一件乐器如吊镲或钢琴,有的是对一段特定的音乐感兴趣,这些音乐或音响似乎对患儿有不可抵御的穿透力,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特定的音响使儿童做出了治疗师期盼的积极反应。
从“听到”到“倾听”对孤独症儿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音乐治疗师需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能敏锐地体察出音乐在多大程度上进入到了患儿的意识。这其中的方法很多,可运用现场演奏音乐,观察孤独症儿童的反应;也可寻找患儿原来就喜欢的音乐,在此基础上扩大范围。选择的现成音乐应包括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等凡是能引起孤独症儿童反应的音乐。在音乐治疗深入发展阶段,还可以给患儿听录制的患儿自己即兴演奏的音乐,以培养患儿的听觉回忆,从而增强自我意识;教会儿童使用录音机也是一个好的办法,让儿童自己录制自己播放,以使孤独症儿童体验成就感。
2.主动法
主动法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美国常称“娱乐法(RecreativeMusic Therapy)”,即引导病人直接参加到演唱、演奏的音乐活动中去,以得到行为的改善。
一般音乐治疗中常用的主动法有“工娱疗法”、“击鼓疗法”、“吹弹疗法”、“歌唱疗法”等。用于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的主动法其实主要就是引导儿童“制造音响”。
临床观察会发现,孤独症儿童更容易与物体建立关系。具有不同几何造型的乐器常常对孤独症儿童有意想不到的吸引力。在乐器上制造音响可以发展患儿的触觉,奏响乐器的力度感可以诱发患儿的攻击性,从而释放焦虑情绪。在治疗师与患儿互动的敲击中,治疗师还可以引入一些量化的节奏模式和有规律的休止,以使患儿体验时间和空间知觉。乐器的选择首选是鼓、镲类的打击乐,这类乐器是节奏性的和情绪性的,而且不用技巧训练就能掌握。对乐器的认同感对孤独症儿童提高自我意识有重要作用。
主动法的运用可以开启和激发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患儿 制造的音响常会引起他自己不由自主出声的应答反应,这不仅满了他交流的愿望,也可能是语言的开始。音乐音响的高低起伏、长短停顿,与语言的抑扬顿挫似乎是同构的,所以对音乐音响的心理记忆对获得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主动法的音乐治疗还可以调动儿童的全身心随音乐的韵律而运动,以激发和唤醒儿童的潜在能力,促进儿童与音乐和音乐治疗师建立关系。
3.即兴法
即兴法,指“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Imp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包括能演奏旋律的音条乐器,由治疗按照一定的技术引导病人随心所欲地演奏,以对一些心理疾患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对孤独症儿童的即兴法有时很难与主动法严格区别。这里的即兴法主要是遵循快乐的原则,制造有趣的音乐和音响,给患儿提供各种各样的音乐体验。即兴创作音乐的目标是发展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行为,用音乐表达自我,进一步与治疗建立关系。
运用音乐治疗即兴法创作的音乐,与专业的艺术音乐创作完全是两个概念。音乐治疗中的即兴音乐有人称之为“速成音乐”。这包含乐器的选择,要求技法简单,不需要治疗师教授就能掌握,患儿使用时也不需动脑子。对于有认知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可以无需费力就能在即兴演奏中得到用其他方式很难得到的音乐体验。
即兴法也可以采用即兴歌曲的形式。音乐治疗课上开始的“交流歌”,包括各种各样的问候,一般都采用即兴歌曲。还可以用即兴歌曲为患儿提示行为,如在各国都流行的就从即兴歌变为流行歌”了,在音乐治疗课上经常运用。如:
1 2 3 1 5― | 5 4 3 2 1― |
我来 敲一 下,
我来 敲一 下。
即兴法会引起儿童的兴趣,使儿童非常投入。进一步的引导可以按着演奏的节奏音调编故事,还可以提供一些题目,如“下雨”、“打雷打闪”、“睡觉了”、“起床了”等等儿童容易理解的内容进行即兴演奏。
总之,即兴法是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时最为有效的一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