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有哪些主要训练方法?
时间:2008-05-16 15:04:00
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教育和训练,现我们逐一介绍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效果较好的几种孤独症训练方法。
1. 结构化训练(简称TEACCH)
结构化训练是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建立的一套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方法,是现时在欧美国家获得较高评价的孤独症训练课程。该方法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从而增强儿童的基本能力和改善儿童沟通的欲望和技巧。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指目前儿童在各方面达到的水平,常结合评估结果)和行为的特点(如视觉辨认能力较强、乐于遵守常规等)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含模仿、粗细运动、知觉能力、认知、手眼协调、认知理解、认知表达、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各个方面;强调训练场地或家庭家具的特别布置、玩具及其有关物品的特别摆放;注重训练程序的安排和所谓的视觉提示;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语言、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种方法,来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儿童克服异常行为,增加良好行为。
结构化训练包括5个组成部分:
视觉安排:视觉清晰显示、视觉组织、视觉,图片文字声音活动四合一。
常规:包括先后、左右、上下、完成、时间表、个人工作系统等工作的概念。
环境安排:清楚安排每种活动的相对固定的范围。
程序时间表:全天时间表、工作程序表,让孩子知道今天会做什么、现在要做什么、接下来会做什么。
个人工作系统:采用上述安排,让儿童独立完成他已经掌握好的训练内容,以培养儿童按要求独立完成的习惯。
课程可以在有关机构开展,也可在家庭中开展。1999年以来我中心在广东推广该法,取得明显成效。
2.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ABA)
ABA采用行为塑造原理,奖励良好行为,温和惩罚不良行为,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discrete trial therapy, DTT),典型DTT包括以下步骤:①任务分析与分解。②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分解任务的训练。③奖励(正性强化)任务的完成,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reinforce),强化物主要是食品、玩具和口头或身体姿势表扬,强化随着进步逐渐隐退。④提示(prompt)和提示渐隐(fade),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随着所学内容的熟练又逐渐减少提示和帮助。⑤间歇(intertrial interval),在两个分解任务训练之间需要短暂的休息。
DDT回合公式:每完成一次的指令任务,一般包括:发出指令、儿童反应、对儿童反应的应答、停顿(间歇记录)这样一个回合式的操作,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回合的循环。
训练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科学性。
3. 关系发展干预(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
这是美国新近出现的一种训练课程,该课程以“分享”感觉和体验为核心,强调训练儿童对他人感觉、情感、体验的认识。适用于2岁以上的,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广泛性发育障碍和自闭症的以及有人际关系发展问题的儿童。从更高的层次来说,RDI也适合于正常的儿童。
训练的目标是让儿童理解和应用经验分享的各个水平,在共同调控的过程中成为平等的伙伴,理解和重视其他人的观点,想法和情感,在解决问题方面变得令人接受和灵活,认识到本身的独特性,能重视并努力维持长久的情感关系。
坚持三大原则:建立社交参照、共同调控、功能运用优于方法。
RDI中的具体训练方法实际上就是一些有助于增长人际交往技能的游戏,家长掌握了操作的原理之后,就可在日常生活及训练学习中灵活运用,甚至可以自行做出更多的变化。
4. 地板时光(“Floortime” approach, the 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DIR) model)
由美国Greenspan建立,训练以家庭为基地,以儿童为中心、以交往为目的开展。家长充分准备,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坚持“一边跟随他,一边挑战他”的技巧要领,积极主动地配合,用吸引孩子的注意,与孩子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教学,解决儿童的联系、交流和思考的问题。
5. BCRD模式(Behavior-Cognition-Relationship-Drug model)
这是对孤独症训练的新思考。将现有的比较有效的训练和治疗方法有机组合,各取所长,不是简单的叠加,包括B行为矫正-C认知发展-R关系干预-D药物治疗。早期以行为矫正为主,在训练中运用结构化的环境,以结构化的程序进行各项训练,对训练中的良好表现用行为分析疗法给予强化,从而提高儿童的能力和合作性。在达到一定配合水平时,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融入人际关系干预(RDI)的理念和方法,增强儿童与人交流的愿望。对5岁以上儿童在训练中可辅以有效的精神药物,控制兴奋、多动症状。我们将对这一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