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中心 ★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康复训练基地 ★日照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单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康复训练 > 孤独症康复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

时间:2008-05-19 19:51:08

摘要  目的:探讨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方法,使其在人际交往,语言沟通和社会适应行为等方面的明显缺陷得到补偿,从而促进正常行为的建立。方法:个别化教学,语言强化训练。结果:发展自我照顾,促进个人生存能力。

关键词  孤独症  教育训练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精神发育障碍,以男孩多见[1]。儿童孤独症的教育训练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孤独症的治疗要以矫正为目标,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逐步提高各方面能力,开发潜能。同时,要避免及消除固定僵化行为,促进其正常行为的建立。

1  训练重点

1.1  学龄前期:着重于吃饭、穿衣脱鞋与大小便处理等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

1.2  学龄期:早期着重于生活常规和独立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后期则应逐步发掘其特殊能力,如在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特长。

1.3  青春期:了解自身生理改变,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进行职前培训。

2  原则

训练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2.1  应用学习原理、行为矫正技术、工作分析方法和实质性增强理论来学习新的正常行为,流水作业退过分行为。

2.2  根据实用原则,按儿童的实际年龄,通过实物进行教育训练,切忌抽象说教。

2.3  按照儿童的实际能力,注意个别差异,设计个别教案,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训练。并科学地分析其固定盒化行为,找出对其进行教育训练的切入点,从而逐渐减少原僵化行为。

2.4  注意学习课程与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与弹性化,把握随机教育,避免固定盒化。

2.5  家庭积极参与,力求学习生活化。在家庭的参与下,找出适当的教学训练目标,并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生活当中,达到学习目标。

2.6  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注意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使身心两方面协调一致。

3  方法

3.1  个别化教学(结构化教学)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教学方案,进行一对一教学与评估。有关人际关系、社会性行为与语言的教学,可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小组活动,获得实用经验。

3.2  行为矫正治疗

强调正性强化,细分学习阶段,有步骤地鼓励行为改善的泛化,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能力[2]。

3.3  感觉整合治疗

促进脑神经生理发展,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自伤等行为,发展个体学习能力。

3.4  听觉综合治疗

通过聆听经过调制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并刺激脑部活动,从而达到改善语言障碍、交往障碍、情绪失调和行为紊乱的目的。

3.5  游戏治疗

通过情景法、角色替代法以及待人接物游戏、视听觉游戏与运动游戏等,使孤独症儿童能参与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当中,从而逐渐适应社会,改善人际关系。

4  内容

4.1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生活自理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独立行为,也是顺应社会的最基本行为之一。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孤独症儿童掌握穿脱衣服、自理饮食、自理大小便以及洗手、洗脸等技能,为日后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4.2  语言能力训练

尽力通过呼吸训练、口型和发音训练,进行单词训练、说句子、复述及对答能力训练、语言理解训练、文字训练等,逐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4.3  认知训练

要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功能,就必须加强感知综合训练,包括听觉、视觉、触觉、识别颜色、识别形状、数字概念的学习等内容[2]。

4.4  交往训练

包括训练精神注意力、动作模仿力,以增强对资势性语言与表情性动作的理解,从而提高语言交往能力,以及利用游戏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交往能力。

4.5 运动训练

包括基础感觉输入训练、大肌肉与小肌肉运动训练等。

4.6  行为问题的矫正

孤独症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如发脾气、自伤、尖叫等,这些行为不但影响学习与训练,还会伤害他自己或对周围人带来干扰[2]。故应矫正行为问题,使孤独症儿童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维持一些良好行为以适应社会。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Powered by 日照启德培智学校   © 2004-2019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咨询电话:13455002228,0633 - 686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