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中心 ★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康复训练基地 ★日照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单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康复训练 > 孤独症康复

问题行为分析(ABC分析法)法案例

时间:2008-05-27 08:34:08

      在对问题行为作出处理之前,首先要进行功能分析,找出问题行为的前事、行为以及在行为发生后产生的结果,然后进行处理。功能分析的用意是要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审察在哪种情况下问题行为比较容易出现,同时断定哪些因素会使问题行为一再出现。这种问题行为进行功能分析的方法,我们也叫做行为ABC分析法。
       A 代表的是前事,即行为发生前有什么事情发生
       B 代表行为
       C 代表后果,即行为发生后个人得到了什么结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前事、行为和后果这三者的关系,大家看看下在的一个表格

A(前事)
B(行为)
C(后果)
小明一个人在客厅玩耍
小明摔东西
妈妈就跑过来跟他一起玩
妈妈叫小明上课
小明就自己打自己、咬自己
妈妈就不要求他上课了
小明一个人呆着,无事可做
小明把闹钟拆开
妈妈就拿拼板给他拼
小明拼不好拼板,生气了
小明把拼板扔得满地都是
妈妈打他
小明饿了
小明躺在地上打滚
妈妈就给小明吃东西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是什么事情导致儿童出现问题行为,当问题行为出现后结果是什么(儿童得到了什么好处)。根据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的原理:
S(刺激)         R(反应)          C(结果/强化)
 
 可控制的          可改变的                可控制的
    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刺激(前事)和结果(后果)来改变行为。
我们在学习之前通常只关注个体的行为表现,忽略了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前事和后果。我们在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只是简单地压制了孩子的问题行为,而不理解控制前事和后果对行为的改变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学会如何控制前理和后果来改变孩子的行为。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Powered by 日照启德培智学校   © 2004-2019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咨询电话:13455002228,0633 - 686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