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中心 ★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康复训练基地 ★日照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单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康复训练 > 孤独症康复

自闭症康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四)

时间:2008-06-04 10:41:50

六、行为问题矫正
 自闭症孩子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如发脾气、自伤、晃手、尖叫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训练,有时会伤害他自己或对周围带来干扰。并影响他在公众中的形象,明显影响他的社会适应,为此需要进行矫正,并让孩子学习及维持一些良好行为。
 1、情绪方面
  自闭症孩子我行我素时会很快乐,不满足他的要求或要求他做某事时,便会大哭大闹,发脾气,甚至躺在地上,摔东西。此时,家长若满足了孩子的要求,那他今后闹别扭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多,脾气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从大人的行为中体会到,只要发脾气,大人就会满足自己。正确的作法是用消退法来进行矫正,即忽视孩子,对其哭泣吵闹不予理睬,待他停止哭泣后再帮助他擦干眼泪,对其停止吵闹给予称赞,使他渐渐了解到发脾气没有用,此后,发脾气就会越来越少。您会发现他(她)变乖了。
 2、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包括打自己、拔头发、咬手、抠眼、跳起坠地、撞墙等。对于危险的行为要立即采取行动给予制止。对于其他自伤行为,则要采取积极的处理方式。如:要求孩子学习“把手放膝上”、“手放前面”、“站起来”、“坐下”等行为,这样既减少了孩子的自伤行为,也使他学会了一些新的动作和行为。对于有语言理解能力的孩子,在自伤之后,无论是否愿意,也要要求做这些动作,以去除自伤行为伴随的满足感,逐渐减少自伤行为。
 3、自我刺激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包括手指的晃动、怪异的跳动、捏身体的一定部位、故意做出奇怪的表情、独自傻笑、拍手、发怪声等。单纯的制止难以产生效果或使孩子转换为另一种自我刺激行为。因此,初期指导内容是要求他用另一种行为代替自我刺激行为,如对玩弄舌头的孩子,让他张开嘴;对摇晃手指的孩子,让他把手指张开放在桌上等。
 4、对他人的危害
 5、多动
 6、刻板
 7、徘徊

八、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自闭症孩子由于或轻或重的智能障碍及刻板、拒绝变化等特点,生活自理方面往往存在较多问题,如不会穿衣,进食时到处乱跑,大小便不会表示,不会自己洗手洗脸等。生活自理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独立行为,是顺应社会的最基本行为之一,故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掌握这些技能,为今后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1、穿脱衣服训练
  穿脱衣服是由很多动作组成,对一个从未掌握此行为的孩子来说是相当复杂的事,不可能一步学会。因此,正确的方法是把动作分解,手把手地教孩子每一个动作,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每个动作的肌肉运动,掌握每一个动作,并把动作联在一起。为使孩子有成就感,常用逆向锁链法,从最后一个动作学起。具体顺序如下:
 ・脱衣服
 ①让孩子把脱到肘下的袖子脱掉;
 ②让孩子把脱到肘上的衣服脱掉;
 ③帮其脱掉一只袖子,让孩子脱掉另一只;
 ④帮其解开扣子,让孩子脱掉上衣;
 ⑤让孩子解扣子,并将上衣脱掉。
 ・脱裤子
 ・脱鞋子
 ① 帮其解开鞋带,让孩子把脱了一半的鞋脱下;
 ② 帮其解开鞋带,让孩子把鞋脱下;
 ③让孩子解开鞋带,把鞋脱下。
 ・脱袜子

    ・穿衣服
 ① 让孩子把穿到一半的袖子穿上;
 ② 让孩子把刚伸进袖口的袖子穿上;
 ③ 帮其穿上一只袖子,让孩子穿另一只;
 ④ 让孩子把披在身上的衣服穿上;
 ⑤ 让孩子自己穿衣服
 ⑥ 让孩子自己穿衣服、系扣子。因系扣子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精细动作,故借助实物训练。开始用大扣子、大扣眼,然后逐渐缩小扣子扣眼。如无法完全扣上,可先帮其扣一半,让孩子扣另一半。如孩子能独立完成,可让其扣衣服最下面的扣子,再逐渐增加到扣所有的扣子。
 ・穿裤子
 ・穿袜子
 2、饮食自理训练
  有些自闭症孩子不会使用筷子,有些只能在餐桌前坐二下,然后就到处走动,还有些极其偏食,只吃肉食,不吃菜。这些问题不仅使家长很烦恼,对孩子健康也不利,而且有碍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矫正十分重要。
 ・训练饮食技能 如果孩子不会使用勺或筷子,则要手把手地教,先让他握着勺或筷子,再握着他的手,让他仔细地体会肌肉的运动。训练者要逐渐地减少手力,直到孩子掌握此动作。但手力不可减弱过快,避免使孩子有挫折感而丧失学习兴趣。
 ・改善进食习惯
 ・纠正偏食习惯
 3、大小便习惯训练
  有些自闭症孩子到了5岁大小便能自理的时间,不仅不知道大小便的程序,也不能到规定的地点大小便,或只到固定的地点大小便,这不仅非常影响孩子对集体生活及社会的适应,给父母等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尽力矫正。
 1、掌握大小便程序
 2.要教育孩子把排便意思表达出来,有些孩子既不会大小便程序,也不会表达,父母稍一疏忽,即会把大小便便在裤子里。因此,在孩子出现一些拉裤子或走到角落等想要排便的动作时,要把他带到厕所,并问“想干什么?”然后示范回答:“上厕所。”让他模仿。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继续训练,逐渐减少提示,直到他能独立表达为止。
 3.纠正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4.纠正小便频数及大便无规律,对于小便次数较频的孩子,需要记录排尿间隔时间。
 5.对于只在固定地点大小便的孩子(如屋檐下),要定时让他蹲厕所,逐渐延长蹲厕所时间,及时予以正性强化。还可在排便地点放置一些杂物以造成无法排泄的状况,最终他会养成在厕所排便的习惯。
 4.训练洗手、洗脸
  此训练与学习穿衣等相似,把动作分解后

要手把手地教孩子,让他体会这些动作。对于孩子的正确模仿,要及时给予称赞或其他正性强化,并逐渐减少提示,直到他掌握整个行为为止。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Powered by 日照启德培智学校   © 2004-2019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咨询电话:13455002228,0633 - 686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