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中心 ★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康复训练基地 ★日照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单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康复训练 > 孤独症康复

孤独症训练的几点技巧

时间:2008-11-15 10:32:33

一、塑造法

将孩子达到正确反应的过程分为若干个步骤,对近似于正确的反应给予强化。原则是只要孩子在这一回合中反应比上一次更趋近于正确的标准,就要给予夸赞和奖励,而不是一定要等到孩子的反应完全正确后再进行强化。以画圆圈为例.只要孩子画出的图形近似于圆圈,就应当进行强化。

二、连环法
将一个活动(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的单元行为,在确定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个单元行为后,再将它们连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教学,最终使孩子独立地完成包含有一系列动作的这个活动。

例如“刷牙”可以分解为:①拿起牙膏拧开盖子;②拿起牙刷;③往牙刷上挤牙膏;④放下牙膏拿起杯子;⑤接水关水;⑥漱口;⑦刷牙;⑧漱口:⑨放回杯子和牙刷等等环节。

在训练孩子学会每一个单元的动作后,再将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进行练习。可以从第一步开始(前进连环法),直到孩子能够独立做到最后一步:①+②→①+②+③→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⑨

也可以从最后一步开始(后退连环法):⑧+⑨→⑦+⑧+⑨→⑥+⑦+⑧+⑨→①+…+⑥+⑦+⑧+⑨

三、泛化

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的行为,需要到改变了的环境中再练习。例如:人员的变化
(妈妈教会了再让爸爸来教,老师教会了再换成妈妈来教);环境的变化(同样的指令换一个房间再练习);材料的变化(实物换成卡片,数珠子换成数杯子)等等。只有泛化成功,训练才算是达到了效果――孩子学会了这个行为。

行为训练人员只有在大量的回合操作练习后才能自如地运用各种技巧,而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训练要贯彻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证明,训练开始的最佳年龄是3~6岁,而且越早越好;训练的强度是每天5~6小时,每周5天;在非训练时间也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强化正确行为”的原则;孩子经常接触的人也要齐心协力地配合,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训练效果的出现和巩固。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Powered by 日照启德培智学校   © 2004-2019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咨询电话:13455002228,0633 - 686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