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中心 ★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康复训练基地 ★日照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单位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优秀教案

在运动中补偿智障儿童的缺陷发展其能力

时间:2012-02-04 22:12:25

一、运动能力训练是其它所有训练的基础

    中度智障儿童(以精神障碍严重、无语言、无沟通能力、特殊行为多为主)由于致病原因、智力损伤程度的不同,导致行为表现、言语发展、学习效果、心智活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除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外,学习能力低下、言语和运动能力差、感知觉速度慢是智障残疾儿童突出的特点。他们多数因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更主要的是伴有多种适应性行为缺陷。这种适应性行为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为不足;二是行为过渡;三是行为不恰当。这就使得他们的社会适应变得更加困难,可见,矫正、补偿智障儿童的这些缺陷就是老师主要教育任务之一。

    补偿智障儿童的缺陷、矫正行为,培养发展能力,应从全面的教育和康复训练(包括生活自理、社会交往、语言、认知及运动)等开始,其中运动能力训练是其他所有训练的基础,因为一个没有运动能力的孩子是根本无法生活自理的,更谈不上社会交往了,或者说会失去许多交往的机会。只有孩子能够运动自如,才能接触大千世界,才有机会学到各种知识和本领,所以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时,不能把训练重点完全放在“智力”方面,而忽视了孩子的运动训练。采取多种形式的运动训练是发展智障儿童能力、补偿矫正缺陷、挖掘潜能比较有效的一种措施。

    二、运动补偿行为不足

    1、融合学科教学内容,游戏引导学生参与运动,补偿矫正智力障碍儿童运动能力差、行为不足的缺陷。

    多数智力障碍儿童伴有行为不足适应性行为缺陷,主要表现为个体应具备的行为没有具备,在能力发展上出现落后。他们大脑发育不健全,大脑分辨能力弱、智力低下,触觉迟钝,反映慢,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发音和小肌肉运动都显得笨拙,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无法保护自己,学习也很难发展。由于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如本体感失调,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缺乏自信、挫折感很多、没有创造力,喜欢呆坐在一个地方无所事事,动都懒得动一下,走路要么慢腾腾的要么东张西望,给人一种做任何事情都自由散漫、懒懒散散、拖拖拉拉、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觉,他们不会主动去做事和玩耍,自我约束力差,就更谈不上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至理名言同样适合智障儿童,因此,融合学科教学内容,游戏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有利于提高行为能力,发展智力,训练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的能力等,使智力障碍儿童运动能力差、行为能力不足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

    游戏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智障儿童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具有适度竞争性游戏中提高运动能力、补偿矫正行为不足。如进行看图识字教学“鸡、飞、走、坐、立、跑”时可做具有适度竞争性游戏,首先学生坐好分组比赛看谁能按要求跑到指定地点先找到相应的图片;再按图片上的相应动作回到原来的位置;然后老师教学生学习儿歌“老鹰天上飞,小鸡地上走(或跑),老鹰捉小鸡,就是捉不(得)到”;最后让学生边念儿歌边配以动作做老鹰叼小鸡的游戏。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看图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矫正了他们不正确的发音。另一方面通过坐、立、走、跑、飞等运动训练了学生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沟通、合作游戏的能力,学生坐相、站相、走路姿势也得到了矫正,运动能力自然而然提高。

    2、循序渐进,充分练习,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参与运动

    当然利用游戏补偿和矫正智力障碍儿童缺陷的工作是一项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弱智儿童感知觉速度慢、识记慢、遗忘快,复习是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法宝,复习要及时,传授新游戏后要马上组织复习,然后逐渐进行间隔复习,只有遵循充分练习的原则,只有循序渐进,经过长期不断变化游戏内容,学生的运动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行为不足才能得到较好的补偿和矫正。

    三、运动矫正过渡行为

    1、智障儿童行为过渡、行为失调

    有的智障儿童行为过渡、行为失调,主要表现为个体在某个方面出现的行为太多,经常出现过激行为。这是由于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的缘故,当前庭和本体感失调时表现为经常跌倒或撞墙,如走路常摔跟头,频繁咬手指、时常随意发笑,升旗或坐在某个地方时喜欢不停地在身上东摸西摸,动作上笨手笨脚,逃避或害怕运动,端坐,阅读姿势不正确,阅读跳行漏字,大量运动后头晕。我认为让这类儿童多参加运动消除其自卑心理有助于矫正过渡行为。

    2、运动有助于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矫正过渡行为和行为失调

     许多智障儿童出现这些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无所事事造成的,老师可让学生做一些运动:如接力赛、50米短跑、100米跑比赛、手指操游戏、丢手娟游戏、做做唱唱等。另一方面往往是由于其自卑心理造成,当前庭感觉失调时会使智障儿童经常遭遇挫折,丧失信心,更容易养成恐惧、伤心、生气、过度兴奋等感觉。他们对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又不会表达,常常发泄,由哭、闹等行为发展到攻击、破坏、自伤等。他们无法有效压抑及协调这些行为,使自身人格和情绪的健全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对这种不良行为采取惩罚的方法效果有限,即使当时有效,过不了多久还会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障碍,除了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外,还需要使用运动能力训练这种特殊的手段。

    让智力障碍儿童做运动对于其不良情绪行为的改善效果比较明显,因为运动能使人的身体内产生化学变化,使人获得快感。并且,运动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智障儿童运动之后就消耗了过剩的精力,攻击、自伤这样的不良的情绪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逐渐降低。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儿童运动时动作的发展涉及身体肌肉、骨骼、筋腱等各个部位,在这些部位中,分布许多感觉神经细胞和神经传导装置,通过动作活动,使人的大脑获得许多有关身体各部位的信息,获得身体与外界环境平衡与否的信息,而使动作协调起来,对外界做出正确反应。从这一意义来看,通过运动训练对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进行调节,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帮助智力发展,改善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矫正过渡行为、失调行为。

    四、运动矫正不恰当行为

    1、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差,行为不恰当

    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教学中,智障儿童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而出现很多不恰当行为。如表现为空间距离知觉差,左右分不清楚,分不清高矮,不知道高处危险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不懂得运动要注意安全,注意力不集中,时而上课铃响后还在教室外面闲逛,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

    2、在运动中培养智障儿童的注意力,矫正不恰当行为

    在平时的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意识地培养智障孩子的注意力。因为运动过程本身就需要注意,没有较为专注的注意力,就无法完成运动。诸如:跳绳、拍球、抛接球、踢球、滑滑梯、打羽毛球、定点投篮、做广播体操、各种姿势的走和跑等等,这些运对训练注意力集中很有帮助。另外学生运动时教师有意识地矫正其不恰当行为,如拍球时教育学生注意运动的安全,可训练左手拍,右手拍,左右手交替拍,拍球时排队有序进行,遵守纪律不随随便便去拿或抢别人拍的球,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慢慢消失。不仅在运动中培养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他们的感知觉能力,还有效矫正智障儿童不恰当的行为。

    总之,通过适合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运动训练,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发展能力,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补偿矫正其缺陷,能使其掌握生活中实用知识,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运动训练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教育手段,虽然运动不可能改变每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但却可因孩子感觉统合的改善,使自身的面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能为智障儿童将来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Powered by 日照启德培智学校   © 2004-2019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咨询电话:13455002228,0633 - 6866629